找到相关内容464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请问在家居士组成团体共修,如不如法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优婆塞(梵语upasaka)与优婆夷(梵语upasika)是佛门四众弟子,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,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在家居士,在家居士平常应该多亲近三宝,为解脱生死轮回之苦而精进...在家团体,甚至学习出家众为别人超度诵经、浴佛等等,如此一来,导致许多善根大展流露的在家弟子,当下断了他们亲近三宝的善根,日以夜继,久而久之,习惯了在家团体之后,他们就不想亲近三宝了,始终处于在家团体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55112292.html
  • 问:当如何以一个居士身份而正确用功呢?

    慧泉法师答:首先,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(而不是网络上讨论版、部落格之类的的道听途说,或白衣上座的师心说法)、慎思明辨所闻之法义、实际亲近三宝(非只书信或网络上的问答之类)、结交具足正见正行之道友。 心态上,要培养厌离心及大悲心、不贪急功、不迷神异或外表法相、不盲从个人的名望及信众的多寡,对三宝要具足虔敬之心、应注重戒律的分际,同时亦不应神化或偶像化所亲近的长老或法师,此外更不可稍有所学即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9375082551.html
  • 问:如何以一个居士的身份正确用功?

    首先,应怀着恭敬心与惭愧心,听闻僧宝所宣讲的正法,慎思明辨所闻之法义,随缘观欲,对照法义查找自己言语行为的不足,惭愧忏悔,精进止恶。随缘亲近三宝(非只书信或网络上的问答之类)、结交具足正见正行的道友。 在心态上,要培养厌离心及大悲心、不贪急功、不迷神异或外表法相、不盲从个人的名望及信众的多寡,对三宝要具足虔敬之心、应注重戒律的分际,同时亦不应神化或偶像化所亲近的法师,此外更不可稍有所学即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8541285214.html
  • 妙莲法师答:你以为‘老和尚’是独一无二的专利品吗?

      妙莲法师答:‘心即佛、佛即心’ ,你本来就不是凡夫,而你之所以成为凡夫者,是因小心眼造了业障也。只要你发大心、修大行,什么业障不能消?只要你离俗出家亲近老和尚,精进用功个二、三十年,将来还不是同老和尚一样!忠实相告:一切人都比我好,都能成佛!

    妙莲法师

    解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11911887.html
  • 南京栖霞古寺第五届佛教夏令营开营(图)

    2009年7月20日,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古寺为期一周的第五届佛教夏令营开营,来自各地的一百多名青年佛教文化爱好者参加。此次活动意在为佛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佛教、亲近善知识、感悟佛理、领悟人生真谛的平台。 晚6点,在讲堂举行夏令营首次见面会,栖霞古寺住持隆相法师,及常住法师、营员们参加。隆相法师与诸法师勉励大家清净身心,平静祥和,彼此尊重包容,并提出夏令营注意事项。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08580587126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菩提心的十种因缘,再择释发心的第一因缘──亲近善友之八义、六种差别及最殊胜的亲近;接著,再阐述发心修无上菩提之四缘各有五种。  最后,总结菩萨见一切众生因无明而广造恶业,导致长夜受苦,舍离正法,迷于出路,而发大慈悲心,志求无上菩提,如救头然般殷切地救度众生出离险境。  本门内容分别引用、增删自下列论典:  1.《发菩提心经论》卷上〈劝发品第一〉、〈发心品第二〉。  2.《大乘庄严经论》卷九〈亲近品第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
  • 中国佛学院学僧、留学生到云居山真如禅寺朝山

    云居山再次掀起远近瞻礼,四众来朝的热潮,祖庭中兴,佛法光大。   耀阳法师介绍说:义悲法师、觉旭法师仰慕虚老已久,为感受祖庭禅风将留山参学,亲近常住,亲近纯闻大和尚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朝山|云居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1411128188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恃势乞求戒

   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若佛子,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,亲近国王,王子,大臣百官,恃作形势,乞索打拍牵挽,横取钱物,一切求利,名为恶求多求,教他人求,都无慈心,无孝顺心者,犯轻垢罪。 出家...而亲近国王大臣、王子百官,倚仗形势,乞求勒索,打拍牵挽,而取财物。 无功而受,是为横取,非理而索,是为恶求,贪无厌足,是为多求,教他为我求,或教他自求,总是损慈愍心,无孝顺三宝之心,犯轻垢罪。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5503590594.html
  • 菩萨日行思惟津梁

    知,我虽能兴大悲之心,然实无慈济之力;我虽知发菩提心之重要,但未能真实体解真实菩提义趣。当依教奉行,于诸善业精勤修学,回向西方极乐世界,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为求早日圆满大悲菩提道业,亲近阿弥陀佛! ...西方极乐世界。为究竟终结累劫黑相续事业,早日圆满建立无漏功德事业,亲近阿弥陀佛!   进而思惟:勿以乐意身心为借口,令自懈怠,毁自大悲宏愿,断自法身慧命。故当精勤修诸善业,深念阿弥陀佛。为早日圆满菩萨事业...

    西莲

    |菩萨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20051684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皈依僧,是皈依所有僧人吗?怎样才能如法依止?

    凡夫僧。所以,全体受过比丘戒的僧众,都属于僧宝范畴,是佛弟子皈依的对象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皈依僧宝不是皈依某个出家师父,更非不加抉择地对其惟命是从。   当然,佛陀也再三强调亲近善知识的重要。虽然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个师父,但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,必须亲近一位具格善知识。佛法甚深,依我们现有的认识,很难透彻其中全部深意。如果盲修瞎炼,极易误入歧途,这就有赖于善知识的指导。   从依止角度来说,并非所有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济群法师|皈依僧,是皈依所有僧人吗?怎样才能如法依止?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2577505.html